「不怕失敗」的手作李昀蓁(nima)老師
「北美串珠技法(beadwork)」始於五千年前、北美五大湖周邊的部落文化。其一 大特色在於繼承了美洲的「自由風氣」。有別於較早流行於台灣的「日本魚線串珠」─在技法上也能看見文化個性的縮影:講求規矩、要求謹慎─假使「為山九 仞」,卻不慎漏串一粒珠、走錯一步線,立馬功虧一簣、難以迴天;北美串珠則不然,其穿針走線,每逢山窮水盡疑無路,永遠可得柳暗花明又一村。換句話說,在北美串珠的創作世界裡,沒有「錯誤」這回事。當你「覺得」自己串錯時,其實也有錯的好玩,只要想辦法圓回來,條條大路通羅馬;或者,你也可選擇順應著美麗的錯誤,看它即將呈現給你什麼驚喜。
做自己的造物者
走進手作學苑─「瓜媽教室」,beadwork的課程是小班制,學生不超過15人。眼見「台灣學習、並將北美串珠技法發揚光大的第一人」─現〈女藝協會〉會員李昀蓁(nima)老師,充滿朝氣的介紹著當日學習目標─「花形戒指」。同學們專注聆聽,不用做筆記。因為老師發的講義,總是解析的十分詳盡。
在毫不拖泥帶水、輕快有秩的分享與說明後,nima即讓學生自行挑選兩種偏愛的珠子顏色。如此一來,縱使學的是同一個東西,每個人的作品卻會隨著選色、及串珠過程中某個細微處,在技法選擇、處理上的不同,而獨一無二。學生綺蘿說:「最喜歡自我配色的課了」─在北美串珠的教室裡,似乎也傳遞著一道人生哲學:人人皆是無從比較的個體,就儘管展露特色,把自己的花朵開美吧。
技術融和創意,玻璃勝寶石
談到beadwork的基本素材─珠子,nima老師從她上課必備、用來裝材料的「行李箱」中,揀出各種珠款─古董珠、三角珠、管珠、水滴珠,各式珍 珠‧‧‧,熱誠地一一介紹。她說,盛形於歐美許久的beadwork,早已發展到純藝術階段,其素材卻多半仰賴日本進口。雖然捷克、中國等地也有發展珠子 工業,但不敵日本珠顏色豐富、和品質穩定。nima老師拾起一粒混色的日本珠展示著說,日本珠的顏色多達1千多種,有得顏色甚至無法予其一個適切的形容詞。
nima老師表示自己較喜歡串珠「低 調奢華」的氣質、細緻且耐看,不會Bling過了頭。北美串珠飾品的觸感,柔順中帶著一絲涼爽。因此穿戴起來舒服、不扎人,也不會因為流汗而掉色。一兩 70至100元不等的單色小珠子編串起來,質感甚至不輸6、7百塊的水鑽、或以其他高級素材編制的飾品。這也是台灣目前普遍將北美串珠,命名為「珠寶編 織」的原因。nima老師的學生中就潛藏著幾位專業珠寶設計師、天然石精品業者。她們像烏鴉般,被吸引眼球的色澤光芒招致,欲將所學與原專業結合。
不在話下的教學功力
現年28歲的學生綺蘿說:「在學過的眾多手作裡,北美串珠是 我學最久、也最持久的。」她說,許多人不擅長看走線圖,但是我認為nima老師寫的北美串珠工具書,裡面的走線圖卻表達得很清楚,當初我看書就幾乎全學會 了。進教室是想進一步要求完美,將無法掌控的眉眉角角收服。「老師畢竟經驗老道,每次一卡關,老師瞄一眼,就知道問題出在哪,過去多做、或少做甚麼步 驟!」
眼見nima老師穿梭於學生之中,回應大家的各種問題。甚至利用「筆談」,與一位聽障學生進行良好的默契教學,教學功力果然不在「話」下。
15招編織出beadwork的世界
進行北美串珠, 首先瞭解「線長的丈量、過蠟、穿針、預留尾線、綁擋珠、線打結的處理、接線、收線、剪線」九大基本技巧後,即可投入beadwork的世界─ 「Peyote(佩奧特or仙人掌編織法);Brick(磚塊編織法);Square(四角編織法);Right-angle(直角編織 法);Netting(漁網編織法);Chevron(山形編織法);Herringbone(鲱魚骨編織法);Daisy(小雛菊編織法);流 蘇;Ladder(梯形編織法);Spiral-l(螺旋編織法);Spiral-ll(荷蘭螺旋編織法);Russian Rope(蘇俄繩索編織法);African Helix(非洲螺旋法);刺繡」,全世界各種串珠技法皆離不開上述15種。nima老師說,細究許多台灣原住民的特色串珠可 以發現,他們的作品做法與上述15種編織法大同小異,甚至一模一樣。風行台灣十餘年至今(2012)的日本魚線串珠作品,多半也只使用了其中的一種 「Right-angle」編織法而已。nima老師說,這個發現顯示:世界本一家。只是不同民族對相同技法的稱呼,不盡相同罷了。各個民族藉由死的工藝 技術,結合自身想法、創意,發展出含有各自文化風情的beadwork作品。
利用任一編織技法已可變化出無限趣味,更何況15種?試想若相互排列組合,並把1千種顏色、及各式各樣可應用的素材算進去,beadwork在創作上的可 能性多麼無可限量!翻開教室內一些專門介紹beadwork的外國雜誌書籍,誰也忍不住嘖嘖稱奇。當中作品類型涵蓋:壁飾、立體雕塑、世界名畫、各式各樣 的個人飾品,胸罩花紋裝飾‧‧‧,包羅萬象!無論是人物神韻、細膩的色彩漸層,肌肉紋理呈現的動態感,竟然都能憑藉著最初那一粒小小、不見得起眼的珠子, 和學會15種編織技法實現。當然,如果你有那般地耐心與創意。
學生綺蘿說,由於台灣beadwork的相關資料少,許多同學會上網訂購 國外的beadwork書籍、雜誌來賞析。而自己不斷參與課程的一個原因,也是為了追求「出神入化」。她說,課堂上除了能拿刊物上的作品向老師請益,同學 間也能互相激發創意。「例如有些顏色你就是不愛,但卻發現同學將它應用得很好看。往後就會考慮使用看看,如此一來自我創作的可能性就更豐富了。」何況上課 形同一場相見歡的同學會。因為beadwork是以針去串珠,且常需重複同樣的動作,可以邊做邊聊天,動得較多的反而是手和嘴巴,其實並不那麼傷眼力。 「超適合讓老人練習手眼協調,或拿去當中高年級以上的家政課程。」教室主人瓜媽也說,自從認識了北美串珠,才重新燃起玩串珠的動力。過去因為學習魚線串 珠,而囤積塵封已久的珠石才又重見天日。魚線串珠學的是製造技術,是複製;北美串珠學的是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「釣魚的技術」,是創造。「beadwork的邏輯一通,大家都是大師,盡情發揮創意,再也不需要走線圖表、和材料包!」瓜媽愉悅地分享。
想像不到,北美串珠能有這麼多創意變化吧!
突然,「班狗」南瓜,汪汪吠起。瓜媽說,那是「下課鐘聲」,提醒大家三個半小時的課程結束了。大家拿起作品,留下一張帶著成就感的大合照。
李昀蓁(nima)老師著作:
佩奧特的串珠飾界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63928
愛上北美串珠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63928
留言列表